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专刊 > 专刊04

专刊04

2016年01月11日 10:43:54 访问量:1076

教研专刊

目录

新泰二中课堂教学规范……………………………………………………………1

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3

为师应有“长”、“宽”、“高”…………………………………………………4

教师的“六美”素养………………………………………………………………6

教师的“十二项修炼”……………………………………………………………8

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8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13

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 ………………………19

正确认识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九个关系 …………………………………………23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强化落实 ………………………………………………41

 

治校方略

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本,依法办学是治校之本。

 

 

 

 

 

 

 

 

 

规章制度

新泰二中课堂教学规范

为了深入贯彻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育人目标,对课堂教学特做如下规定:

    一、教学理念:

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为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在于教学生学。落实学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应用,乐于应用

二、学案准备及集体备课:

教师精心准备学案各学科要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实施。

1、备课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情、教法和学法。要深入研究课标,深入研究教材。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寻求恰当的教法和学法。

   2、集体备课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学案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及如何编制学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应是将疑难问题设计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逐步启发;是将抽象的问题如何具体化)

3、学案的基本框架

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②梳理知识

③概念、定理、公式的基本阐释

④自学内容及思考题

⑤尝试性练习题(尝试性练习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解决范例的手段,应注意由易到难,拆繁为简。)

⑥巩固自测题(巩固自测题是检验学生掌握当堂知识的手段,题目应覆盖当堂知识的全部。)

三、课堂教学:

1每堂课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5分钟。

2灵活运用“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的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进行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思考时间。

    3教师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以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自学方略,逐渐地形成习惯良好的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4、教师要在上课开始时以精当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快速地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5、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进行巡视,通过个别询问、个别答疑、必要的板演等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精讲做好准备

6、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精讲点拨。精讲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教师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7、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自身体验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与途径,以达到学案要求的目标。

8、对课堂检测题,教师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和总结方法。

9、每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课下作业量不得超过20分钟。

10、课堂流程:学生自学——提出疑难——点拨指导——自测反馈

教师素养

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新课程精彩实施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在不断追求人格的完美、多读、善思、勤写、勤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炼自己。

一、教师素养的概念

“素养”,即平素之修养;人的素养是指:人们日常的、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素养。《汉书·李寻传》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可见,素养对人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教师之素养,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而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平素之修养。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三方面的素养:一是有高尚的情操、恢弘的气度,堪称学生的表率;二是谦虚好学,勇于创新,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三是具备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新课程对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三大素养: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一)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就是教师能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本土的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发展客观上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幽默风趣的老师。

(二)教育追求

教育追求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价值取向,它决定着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也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更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最终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教育智慧植根于一名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一位教师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的形成。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

二、提炼教师素养对新课程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转变。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其能否深入地有效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教师素养的提高,对整个新课程实施效果,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炼教师理论方面的素养,以有效的学习把握新课程

要不断加强新课程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平等参与”的教师观、“合作互动”的教学观、“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论素养,充分领悟新课程的实质,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二)提炼教师业务方面的素养,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实施新课程

在学习和领会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要积极投身于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技能的活动中,坚持以自主自觉的态度苦练内功,强化业务素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只有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有效地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三)提炼教师综合素养,以幽默睿智的教育智慧驾驭新课程

在新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地强化教学机智的培养,在深刻内化和体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深刻把握新课程实施的技能与技巧,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以自身的教育智慧吸引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淀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为师应有“长”、“宽”、“高”

新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新型的教师,应至少具备“长”、“宽”、“高”三个方面的素养。

一、“长”

“长”是所有教师的基本素养。

首先,要长于专业知识。学高为师。对于本专业的知识,能够纵横捭阖,博古通今,游刃于其中若庖丁之解牛,课堂讲解如高屋建瓴,学生闻之似醍醐灌顶。如是,方能不误人子弟。

其次,要长于学习。社会的进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技术的发展,又加快了知识的老化。如果教师不能长于学习,又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二、“宽”

“宽”是合格教师的进阶基础。

“宽”有二义。其一,眼界要宽、知识面要宽,即教师应尽量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

其二,心胸要宽。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师生之间也有碰撞,师师之间也有摩擦。为师者须能宽以待人。恩仇情怨,一笑了之。如此,始敢称“为人师表”。

三、“高”

“高”是优秀教师的立身之本。

具备“长”和“宽”,只有再加上“高”,教师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生动起来。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谓师德高尚者,必重教明理,爱岗敬业;必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必知人品不立,不足以为师。

高度的责任感是教师活动的动力源泉。只有具有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才能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从事教育。只有具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才有成功的可能。

高超的实践能力是保证教育活动效率的根本。水尝无波,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名优秀教师的所有活动,就是运用自己高超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进发出最强烈的火花,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中学  宋和年)

 

教师的“六美”素养

当代教育家徐勋指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充满艺术性的新课程教学中起着传授、组织、控制、交流、合作、创造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而所有这一切,必需和谐、优雅的感染和感动。那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赖于教师的“六美”素养。

一、心灵美

英语教师首先要热爱英语教学工作,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敬业乐群,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还应有乐观、向上、宽容的好品质。心灵美是人格魅力的核心。

二、思维美

教学的思维美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富有哲理和饱含人文精神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三、教态美

教师的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师的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洒脱自如、温文尔雅、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欢快而严肃,给学生以可亲可敬的直觉。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笃其行。亲切的目光,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且遇乱不急,受挫不燥,坚持教学民主,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取胜武器。因此,我们要经常练眼睛、练手势、练表情、练健美,矫正自身形象,使英语课充满阳光!

四、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动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五、板书美

板书和教态、语言可称得上教学艺术的三项客观性指标。板书美主要表现在字迹美观工整和版面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

美观、工整、和谐、鲜明、节奏明快、层次清楚,这是对英语课板书艺术性的基本要求。所以,除了字母写法合乎标准外,字母间、词间、句间、行间结构、色彩的应用、乃至粗细的搭配都要讲究,是否合乎美学规律。

六、手段美

俗话说,“好曲不可三遍唱。”这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有它的独到见解。试想一下,一个英语教师会唱歌,他就每堂课都唱,行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谱曲、表演、朗诵、编剧、导演、舞蹈、器乐、驾驶、种植等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代英语教师的必需。不一定精通,但也不应全然不知;倘若不会绘画,也该学点简笔画;书法不够漂亮,就该写工整、规范;表演虽不能惟妙惟肖,但也要有几分像。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中施展才艺,做到教什么,就展现什么,使英语教学在心智活动中立体化,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浙江省磐安县磐安中学  孙德钱)

 

教师的“十二项修炼”

(1)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4)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3)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4)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5)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6)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

(7)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8)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9)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10)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11)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12)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四川省成都市  刁荣普)

 

教育案例

 

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谈教书育人

多年来,我真诚地牵着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说着、笑着、思考着走过了36年的风风雨雨。我的整个身心都为学生的纯真和对老师的那份挚爱而感动着,心底常常涌出一句肺腑之言:当老师真的好幸福。如果说我能够得到孩子们喜欢和认可的话,那是我一直在努力地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使它进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一、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

清楚地记得期末班上转来了一位留级生小A。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犄角的位置,那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小A学习很吃力,基础知识漏洞百出。提起学习来,他总表示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上课时从来不听讲,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愈来愈差。我曾经与他商量:“今天上课你回答一个问题怎么样?”他连连摇头:“我不会。”“你还不知道我提什么问题,怎么就断定不会呢?”他默不作声。在一次聊天中他讲起了三年级因回答错了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并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的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小A心理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基础知识又差。最重要的是帮助失落中的小A找回自信,为他创造有可能成功的机会,让他重新跃起,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于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先给他补旧知识,为他在同学们面前的“亮相”做准备,小A成功了,他赢得了掌声,找回了自信,从那一刻小A变了。小A的变化使我有了一些思考,教师要精心创设育人环境,慷慨地把重新跃起再获成功的机遇献给孩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在集体中我很重要”。教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孩子设计成功,勇敢地撞击成功,不断地追求成功。成功的体验会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心对其新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不断取得成功。

二、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依稀记得一个漫天大雪的早晨,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还有几个座位空着。不大一会儿,“报告!”一群“战将”余兴未消,不情愿地回到了课堂。我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战将们”打雪仗的战斗仍在悄悄地继续着。我转身板书的一瞬间,一个声音高叫着:“雪球砍到我脖子里了。”课堂上爆发出一阵不正常的笑声。我气愤极了,真想把这几个“肇事者”轰出门外。但是,当我的目光与他们目光碰撞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企盼,充满对雪天世界的渴望。为什么我要用成年的眼光去苛求孩子们?此时的我没有批评,没有发火,而是话锋一转:“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喜欢在这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中午我们一起去天坛公园打雪仗好不好?”同学们在惊喜中雀跃起来,这几位“战将”当然显得比别人更兴奋。“好,上课我们就认认真真地学,下课我们就痛痛快快地玩。”短短的几句话似乎带来了出奇的效果,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古老的天坛公园,银白色的纯洁世界,留下了我和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足迹,留下了我和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他们

开心地对我说:“真的很喜欢您!”

三、呵护自尊,做个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教师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们每一丝的变化,用童心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成长。

记得在刚接一个新班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课间十分钟的工夫,小A铅笔盒中的五元钱不翼而飞。同学们议论纷纷:“我看见小E一个人偷偷摸摸在教室没去操场玩儿,一定是她,她家可穷了。”

“搜身吧。”不知谁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当时没有发火,也没有清查,只是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我把目光一一扫向每一位同学,教室出现了从没有过的安静。当我的目光与小E的目光相对的一瞬间,一种复杂的感情从她脸上掠过,我马上意识到,不能伤害任何一位同学的自尊心,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小A同学准备买钢笔的五元钱不见了,大家能帮帮她吗?”“老师,我们每个人给她凑点钱。”“老师,我把这枝钢笔送给她。”同学们纷纷伸出热情的双手。小A挺感动的,我也被这一颗颗可爱的童心感染着。我接着说:“同学们表现很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们都伸出了热情的手给予帮助,使每位同学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不过,我不能断言小A的五元钱一定是被某个同学拿走的。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即使拿钱的人的确是在座的某一位同学,那么他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我想他的心里一定也很难受,五一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集体,每一位同学都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二天,在我的备课本里发现了一个纸糊的信封,里面除了放着五元钱还夹着一张纸条:“老师,我好惭愧,不该做出对不起您和同学的事。妈妈去世后,爸爸带着我和哥哥生活很困难,前几天大哥又生了病。我想给他买药……”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随即我写了一张纸条,悄悄地放到了她的铅笔盒中:“小E同学,你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小姑娘,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你的肩头,我多想分担你的忧愁。生活的路还很长,遇到的困难还会很多,切记人穷志不能短,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你的路,有困难找你的大朋友,我会尽力帮助你。”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小E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试想当初如果非要查个水落石出,无非使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无地自容,被伤害的自尊心,再重新树立起来就太难了。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当你走进孩子的心灵,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会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那时你就会感到当老师的责任太重太重。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更应为孩子塑造一个美丽的心灵,我们不仅要对孩子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

四、宽容友善,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至今,我还珍藏着学生写给我的两封来信,在这里奉献给我的教师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吧!

老师:

    您好!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吗?全校同学云集在操场,广播里传来佟校长激动人心的讲话:“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六年级徐庚、何苗等同学以勤奋拼搏的精神和集体的智慧,团结合作,又一次捧回了全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再一次为锦绣街小学赢得了荣誉。”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我站在那里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落。数学小组活动的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我和鲍岩都是您命名的数学小星,成绩总是不相上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心中升起了妒火,看到他成绩比我高时,我就狠狠地瞪上一眼,心中愤愤不平。我曾经鼓动几个小哥们一起向您告鲍岩的假状……这一切都没逃脱您犀利的目光。然而,您没有当众揭露我,放学后,我被留下,心想:等待我的一定是严厉的批评。出乎意料,您给我讲了一个《枪与子弹》的故事。“枪与子弹抢功,互相排斥,最后只能两败俱伤,只有团结才能取得胜利。”我沉默了很久,或许从中明白了什么。您拍着我的肩膀:“一个人的品格比分数更重要!”正因为有了这次长谈,使我多了一份人生的感悟,才有了数学决赛前夕,我背着小腿骨折的鲍岩参加数学训练,并替他抄笔记的一幕。吴老师您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数学的头脑、智慧的力量,从您的身上我学会了怎样真诚地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我懂得了该怎样做人。

孩子真诚的话语,使我的心震动了,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教育,而成功的教育在于师生间的相互信赖,相互尊重。

老师:

    您好!童年的许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五年级春游的那一幕。一天的游玩,同学们显得有些疲惫,大家懒洋洋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接我们的汽车。车子一到,我仗着自己身高力大,捷足先登,直奔靠窗口的座位,强占了“有利地形”,这里既能观光车外的风景,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我正满心欢喜地坐在座位上为自己的快捷行动而得意洋洋时,突然和您的目光碰在一起,那目光像中午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只看见您站在车厢里什么也没讲,只是一手扶着腰部一手拉着咱班的“小不点”请她坐下。我突然想起这几天您正忍受着腰疼坚持上课,大家劝您别来了,您却说和同学们一起特别开心。我本来就发热的脸此时变得滚烫,刚才得意的目光在与您的目光交织的一瞬间早已经土崩瓦解。我为自己的自私感到深深的愧疚与不安,我赶紧把体弱多病的张松岑同学拉到座位上。这时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一眼,您美丽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温柔的目光似春风拂过我不安的心田,您用行动告诉我“做事首先要想着别人”。

教书育人的艺术就在于教师既执著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着自己的学科,从而跃进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

文件精神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一、办学方向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务管理

2.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学校。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让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

3.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涵盖学校全面工作、符合素质教育需要和学校实际的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档案。

4.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大众的性质,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注重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行为,按规定收费。坚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举办实验班。

三、德育管理

5.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7.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四、教学管理

8.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9.高中学校要建立学生选课制度,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尊重、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不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

10.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高中不晚于22点;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义务教育阶段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高中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00,上课时间不早于7:30

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11.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12.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

13.实行校本教研制度,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建立各种业务档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材料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14.选用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用书目录规定的教材。学校开发课程不编写和使用教材。不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五、学生管理

15.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一律实行划片招生,不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高中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不作违规招生宣传,不违规提前招生,不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高中不违背“三限”政策招生,不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16.认真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建立科学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注册学籍,并及时组织注册信息的核对、勘误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现学生辍学,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并做好有关工作。

17.高中实行日常班和教学班双重班级管理模式。日常班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学生基础素养评定等工作;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具体课程(模块)学习期间的学习管理。

18.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高中日常班班额以5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6人;教学班参照日常班班额和教师、教学场所情况合理安排。

19.健全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治组织,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支持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20.建立学生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按规定处理和帮助犯错误的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义务教育阶段不开除学生学籍;高中不轻易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做出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决定。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和复议等工作制度。

21.认真执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健全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档案。

六、教师管理

22.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向学生推荐任何教辅资料;不搞有偿家教。

23.执行教职员工职业(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定并落实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促进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教育观念、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

2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上课,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

七、评价管理

2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初中实行学业考试制度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26.高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密组织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客观记录、严格管理、及时上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学建立诚信制度、监督举报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和复议制度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质量保障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严密组织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和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不断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认真处理违纪、舞弊、作弊工作人员和考生。

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27.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28.在客观分析学生情况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学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八、财务管理

29.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提供财务资料。认真编制学校预算,依法组织学校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学方针,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30.加强资产和校舍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按规定建帐、设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帐、表、卡、实相符。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对仪器、图书、设备等进行科学分类、编号、登记,定期定位存放,完善相关防护、维修措施,确保各类仪器、图书、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建立健全校舍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保证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绘图规范。

31.加强校舍和校园环境管理。按规定进行校舍的建设和管理,未经批准不随意改动校舍结构和用途,不随意改建、扩建、拆除、出租、出借校舍。按规定、标准要求,对校舍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校舍进行查勘鉴定,发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尽快彻底解除险情。不使用D级危房。遵循校园绿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丰富校园园林景观,改善校园环境质量。

九、安全管理

32.根据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3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教学安全管理,确保教学安全;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要有安全措施;组织学生校外活动有安全保障计划。

34.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坍塌、防触电、防溺水、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35.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建立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使用校车法定手续完备,制定并严格执行校车管理制度。

十、卫生管理

36.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37.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重点,全面推行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高学校饮食卫生自身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8.制定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39.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计划,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0.按照要求开展教学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学生食堂、宿舍、教室和其他生活、教学场所环境卫生,空气、光照和学生坐姿、用眼习惯等符合卫生要求

 

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

 

一是调整作息时间。各地要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施行)》要求,抓紧调整作息时间。原则上作息时间要以县为单位统一,各设区的市可以在市区范围内统一作息时间。各地可以有两周时间的调整期,从今天起两周之后全省各级中小学都要按照新的作息时间表实施教学行为。无论怎么调整,都要综合考虑《规范》关于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作业量和节假日等各方面的规定,不能突破《规范》。有的地方反映全省由于东西跨度较大,可否允许提前上课。我们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既然是对全省的统一要求,为维护《规范》的严肃性,暂不考虑提前上课问题,也不安排夏冬两种作息时间,待以后全省整个中小学素质教育形势完全走上正轨之后再作调整。

二是规范双休日。规范明确指出,双休日不上课。全省中小学生双休日一律不组织上课。这里所说的上课,是指学校集体组织的集体授课和学校统一组织的自习。双休日除了部分老师按照规定值班以外,教师不再上班。双休日不上课并不意味着学校必须关门,学生必须回家。双休日不上课只是规定了不集体上课,这两天时间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寄宿制的学校何时安排学生回家,可以由学校统筹考虑做出安排,但是绝对不能强令学生回家。双休日,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有条件的实验室都应当向学生开放,供学生组织活动使用。学校也要安排好相应的后勤服务,并有老师值班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高三的学生还有三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了,对今年的高三,也仅仅限于今年的高三,全省统一考虑,可以在周六组织一天自习。

三是规范学生的作业量控制。虽然规范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了时间上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那就是谁来掌握时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超量,语老师也不超量,但是数学和语文相加可能就将超出规定的时间。作业总量的控制,由学校教导处的负责同志进行审核把关。学校规模较大、平行班较多的,也可以由年级组长审核把关。同时也应当明确,当天没有课程的科目不能安排家庭书面作业。

四是规范面向学生的各种培训、竞赛和考试。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考试、竞赛以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高中阶段学校的期末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各级教研机构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试题供学校选用,鼓励学校自行命题考试。高一年级末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一次统考,高二年级末由于全省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各市各校不再进行考试,高三下学期可由各市根据情况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一次模拟考试,为毕业生参加高考作适应性训练。但是无论何种考试,都不得进行县与县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班与班之间的排队。关于面向学生的培训,必须明确:凡是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各种培训班校内一律不得举办。有些学校举办了一些学生兴趣小组,周末组织进行各种活动,开展拓展活动,这应当是提倡的。但是也应当力戒以兴趣小组为名组织学生上课。关于学校组织的奥赛培训班,我们明确一下:义务教育阶段不得组织奥赛培训,高中学校举办奥赛班须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省教育厅备案,但不得在双休日组织上课或组织培训。

五是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文理分科的概念是高考的概念,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学生只有课程选择,或者选择发展方向。学生文理分科也面临一个彼此攀比、越来越早的问题。规范已经明确规定,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理分科不能早于第二学年末。在此之前的过早分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也将造成学生不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2007年入学的学生,目前有的学校开始进行预分,这是十分不妥的。希望有关学校马上停止并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更正,不能因此影响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全省“一刀切”,高中学校必须严格遵照《规范》,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如因过早分科造成学生不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不能毕业的,由学校负责,并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六是规范国办学校复读班。国办高中举办复读班,实质上是片面追求升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普通高中尚未普及、教育发展并不均衡的情况下,一些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稍高的学校不把注意力放在使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上,而是为追求升学成绩、经济利益大规模举办复读班,这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升学权利,背离了国办高中的公共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宗旨,同时也严重扰乱了高校招生秩序。对此,教育部一直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严格禁止国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2007年年初,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提出,禁止国办普通高中大规模举办复读班。我省有些市地已经认识到了复读班的危害,开始从去年起禁止国办高中办复读班。但也有一些国办普通高中仍然在大规模招收复读班。由于考虑到学校和学生的稳定,2007年我们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查处的重点。作为规范高中办学行为的一项重点,2008年我们要重点抓一下国办高中复读班问题,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具体处理办法。希望各普通高中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从今年暑假开始停止招收复读班。

七是关于统一假期安排的问题。这次寒假检查期间,不少地方反映,希望全省统一安排假期便于统一检查。我们经过研究也征求了部分学校校长的意见,决定全省统一高中学校放假时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假时间提出指导意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我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假期时间的规定,2008年暑假初步考虑,全省普通高中从711开始至91结束,具体时间以省教育厅文件公布的为准。

八是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去年6月份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秩序的文件中已经对规范高中招生秩序提出了要求,《规范》又作了明确。各普通高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不作违规招生宣传,不违规提前招生,不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高中不违背“三限”政策招生,不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各市要对所属中学的招生范围作进一步的规定,避免因界限不清造成生源的恶性竞争。同时要认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尽快研究中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九是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规范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去年我省已经开始在全省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迈出了高校录取标准多样化的第一步。近日教育部又下发文件,提出了今后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从我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展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对这项工作不重视,考风不正、考纪不严。去年年底,我们对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违规比较严重的齐河实验中学做出了撤销规范化学校的处理,就是要通过加大对学校的处罚措施,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近日,我们将研究制定并下发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的文件,对于敢于在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中作弊的学校、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将予以严肃处理。学校作弊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学生作弊的将直接记入个人成长记录进入发展报告。

 

领导讲话

正确认识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九个关系

——在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齐 涛

2008116潍坊

              对于素质教育问题这几年大家一直在探索,各市、县,各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果讲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校长和老师们最有发言权;如果讲素质教育如何推进,各市县的教育局长最有发言权。对这个问题,我只能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加以参考。

              一、如何认识素质教育和教育本质的关系

              最近我集中看了一些文章,有的同志认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义、基本内涵已经说清楚了,不用讨论。但也有的同志认为,素质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比如素质教育这个词在英语里面就没有对应的词汇,没法翻译,在教育学的精典理论中也没有完整的表述。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弄清楚它和教育本质的关系。我想,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问题,是立足于几千年来特别最近若干年来中国教育的特定发展道路,针对教育内涵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实际上讲的还是教育本质的功能,讲的是教育的应有样式。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如何使教育回归它的本来,如何使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康德的一句话表达的最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和最终功能。就是要使“人之初”的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文化、有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把人和动物、和其他的机器完整地区分开。素质教育也应该体现出教育的这种最本来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理解,素质教育究竟包括什么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教育的内涵或者说素质教育的内涵,我过去在一些会上也讲过。我是这么理解的,应该是“三个层面,五个要点”。

              第一个层面是高尚人格的造就。高尚的人格首先当然是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而成,在此基础上,还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确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平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以往的教育中,通常关注的是如何志存高远,如何功成名就,但高尚理想并不一定是要有雄心壮志的理想,“高尚”其涵义很宽泛。现在咱们一般地讲,从小要立大志,立志要当科学家,立志要当比尔.盖茨等等,没有人说立志要当环卫工人,这里面隐含着巨大的思维偏差,当科学家是立志,难道当环卫工人就不高尚了呢?昨晚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讲安徽一个农村山顶上的学校,一个老师教五个孩子,这个老师真正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源自教他的一位老教师的人格力量。当年他的这位老师给他批改一篇作文,批语中曾写道,这个孩子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学生,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自愿回到农村任教。老师告诉他:“你是我最引以为骄傲的学生”。我们很多学校很多老师最引以为骄傲的学生不一定是这个类型的学生,而是成长为院士、高级领导、成名成家的那部分学生。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昨天晚上那个电视采访让我很感动。五个孩子,一个老师住在山顶上一个破庙里面就教五个学生,绝不是为了某种利益的驱使,他的心态非常平和,精神非常崇高,这就是献身。在这里面他感到幸福,感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他就是一位高尚的人。

              第二个层面是知识能力的赋予。这里有两个要点,知识获取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七八年来我一直讲这个观点,今天就不多讲了。黄胜副省长讲 “鱼”和“渔”的关系,是非常有道理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们,让下一代知道怎样去获取知识,怎么去进行知识的创造。

              第三个层面是基本素养的养成。其中也包括两个要点,第一是人文素质的养成,第二是科学精神的养成。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会背几首唐诗宋词,不仅仅是会做几个物理实验。牛顿是个大科学家,他最终丧失了科学精神,因为他把整个宇宙的运动归结为第一推动力,他认为第一推动力的来源是上帝,那他就是没有科学精神了。前些年个别搞物理学的,搞科学研究的,仍然去信法轮功,也是科学精神的缺失。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2007,基础教育精神价值的回归》,文中开篇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它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温家宝总理曾这样阐述诗外之意:“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胸怀之博大,精神之高远可圈可点。这篇文章里面讲到的就是,教育要心中有“星空”,教育的精神价值,应该直接指向“人”,指向人的幸福安康,指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教育》2007年第24期,文章写得非常好,它讲的就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哪儿。我们能不能撇开那些具体的事情,也像总理一样仰望“星空”,关注一下教育的未来,关注一下教育真正长远的价值所在。

              二、如何认识实施素质教育与满足群众升学诉求的关系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是我在2005年的一个会上讲的观点,针对高等教育的功能,我概括了八个字,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如果高等教育只是一味地服务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那只算是发挥了一半的功能,对高等学校而言,更重要的是引领社会。高校要靠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科学、先进的技术引导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时要靠大学精神、大学文化,靠大学师生的行为表现和价值追求,引导社会的前行,这是更重要的功能。

              记得也是2005年,在一次“职业学校,理性的选择”座谈会上,大家讨论为什么都不愿意上职业学校?我举了自己认识误区的一个例子:我刚到教育厅工作的时候,在一次办公会上,大家说职业教育应该讲普职比例,应该11,因为我当时不了解情况,就讲了一个观点,我说孩子愿意上什么就上什么,为什么非要给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一个比例呢?我总觉得这个观点没错。当时有的同志说我的观点不妥。我还不太理解。现在想想,“愿意上什么就上什么”的观点究竟错在哪儿?那就是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家长了。从家长的角度讲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校长、作为老师就不能够这样一味迎合社会,迎合家长。你的职责是引领社会,引导家长。要立足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立足社会的真正需求,来构筑起我们教育的发展框架。这个道理很简单,如同一个医院,如果大家都拿手术刀当医生,这个医院怎么开?从家长角度,他希望孩子进入最高层次,都去动口不动手,都去当白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给家长和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混同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而是积极加以正确引导。

              不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此,素质教育也存在如何处理好引领和服务的关系问题。引领与满足或者引导与服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问题把握上,一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受教育需求,但另一方面,又要适时、及时地引导家长、学生和社会走向健康地成才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一说素质教育,必然谈到应试教育,谈到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推进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这些年大家一直在探讨、在讨论,包括很多市、县、学校身体力行,探索出很多好的经验。但实事求是地说,素质教育实质性、全局性的突破目前还没有达到,孩子的负担反倒有越来越重的趋向。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还是传统的问题。中国的传统与文化背景,和欧美国家是不一样的。我曾讲过类似的观点,学生压力大,在中国自古就是这样。 “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那不是压力大么?中国的学生自古以来就缺少轻松快乐地学习,往往是为了某种目标而去拼命地学习。为什么?这是中国传统使然。比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有分层,但又没有明显的层次界限,各个阶层是不平等的,但各个阶层之间又是开放的、可流动、可转换的。“朝为布衣,夕为相卿”,“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陈胜、吴广在佣耕时,还在讨论“苟富贵,勿相忘”,还在抒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胸臆,后来造反了,当了王,一举成名。刘邦也是由一个社会下层人物而当了皇帝。这就是中国特色,人人都有可能通过奋斗成为社会的上层。但在欧洲中世纪,社会分层明显,社会界限也明确,且很难逾越。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有时候到国外,接待我们的职员往往有一些头发花白的老公务员,乐呵呵地给你倒水,接待你,很是安心,但在国内一些地方就未必如此。这就是传统。这种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取意识、功名意识都有较大影响。

              在这个传统下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情况下,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教育甘居人后,总是努力再努力,拼命再拼命,不管孩子有没有这个禀赋,有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并不是说孩子有优劣之分,但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高下之分,但其思维方式、接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孩子适合做数学,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善于交际,这就是差异。现在所有的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上北大、清华,实在不行也要上大学,这个心态是很普遍的,这就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孩子们带来非常巨大的压力。

              第三个原因是社会对学历的盲目消费。为什么现在孩子不惜一切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原因就是社会上存在着不平等的学历要求。前不久我看过一个教育专家的文章,提出不能把学生压力大的板子统统打到教育部门身上。比如考公务员就是,有的地方明文规定,专升本的文凭就不行,本科不是第一学历的不行,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不重视他已拿到文凭,而去关注其获取的过程?一个人三年中学、三年大专,再上继续教育怎么就不对了呢?否则,继续教育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现在一些单位招聘人员往往要求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有博士不用硕士,有硕士不用本科。这是一种社会需求的错位,是对学历的盲目消费,既不公平,也不正常。

              第四个问题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说到底是现在社会分层越来越清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差距明显。城乡差别、脑体差别在某种情况下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要实现不同阶层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公平在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孩子的选择是什么呢?只能拼命地往上层挤,拼命地摆脱原有的不太适合他生存的那个阶层、群体,整个社会上明显存在着“学习改变命运”的心理趋同。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吓唬孩子:“再不好好学,看看街上住大棚的农民工”。这就说明一种社会的环境、氛围,说明一种体制性差别的存在。

              最后一个问题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从中国的教育史就能看出,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和学生的负担重、压力大是密切相关联的。中小学负担最轻的时候是1955年以前。当时有个报告说,当年毕业的高中生远远满足不了大学招生的需求,那时候的学生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学和不学一样,都能上大学。但是之后就发生变化了。19553月,分管文教工作的副总理陆定一就严肃提出了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部也在19557月专门下发文件指出“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是几年来存在的一个问题。1954年秋季以后,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中指导思想有偏差的地方……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负担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目前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课业负担过重。……教材不完善,教师水平不高,学校领导不深入教学,这是形成过重的基本原因。”教育部这个文件和现在的文件基本一样。1958年之后,高等学校急速扩张的阶段,学生负担好了几年,之后呢,到19631964年,学生的负担又开始重了。1963124号教育部又发了一个文《关于当前中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分析了当时中学“应试教育”迅速滋长蔓延的主要表现:“集中领导力量和骨干教师于毕业班,致使其他年级的教学工作大大地被削弱了;压缩教学进度,提前结束课程,致使学生所得知识不能很好地巩固与消化;任意停授一部分高考不考试的科目,削减某些课程的内容,或将某些必修课程改为选修课程,致使学生不能完全学到一般中学生应有的知识;频繁地举行考试、测验,致使学生为应付考试、测验而疲于奔命,损害了健康;故意提高评分标准,使不应留级的学生留级,擅自动员所谓成绩不好的学生退学或不参加升学考试,致使有些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引起思想混乱。”从以上可以看出,教育的周期规律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对我们现在考虑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以上分析了学生压力大、负担重的五个方面原因,对这些问题大家要有客观冷静的认识。不要一说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好像都是教育系统的事,都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辛辛苦苦为了什么?老师就愿意这么辛苦吗?就该加班加点吗?不是的。以往的加班加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来自于对学生的负责,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然后才是其他的种种原因。决不能因为这个,挫伤老师的积极性。但是现在为什么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宏观说,就是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就是为了培养有高尚人格、健康体魄、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一代接班人。具体一点说,就是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已逐步成熟,主要有这样几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大缓解了教育的供求矛盾,各类教育的升学压力明显得到舒缓或者即将得到舒缓。山东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1998年是18.7万人,现在是144.4万人。从1998年到2004年全国高校规模膨胀了6倍,山东膨胀了8.5倍。这种规模扩张,使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大大缓解,这是素质教育推进非常重要的前题。

              第二个前提是,整个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标准已经开始出现多元价值取向。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已经逐步开始接受、欢迎其多样化的选择了。前些年的时候,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养猪那是爆炸性新闻,现在有哪个毕业生回家乡办个养猪场、养鸡场已经不会产生什么轰动效应了。未必一定要“学而优则仕”,整个社会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社会上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越来越平等,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会进一步加大,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又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障。

              第三个前提是,政府正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过去我们从局长到校长,大家忙什么呢?最多的还是学校的经费问题,盖房子、工资欠债、筹措公用经费……,花费教育部门相当大的精力。现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初步建立,逐步走向完善,而整个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城市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也是势在必行,指日可待。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局长、校长、老师就能够安下心来关注、关心一下自己份内的事情。教学怎么做,课程怎么开、孩子怎么教,我们有精力、有余力、有条件抓抓教育内涵的发展了。

              第四个前提是,家长和学生已经开始觉悟、觉醒,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走在了我们教育主管部门、走在了我们校长和老师的前面。我记得并且印象很深的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春节前夕谈话,关注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当时我们制订了关于减轻课业负担种种文件、规定,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阻力来自于社会,主要来自于家长。这边把作业减下来了,家长又给加上去了。我们所面临的家长、社会的压力格外多。但现在不同了,真的发生变化了。过去家长写信是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如何保障高考升学率。2007年我收到家长和学生来信最多的是要求减负、减压的信。这里有一封学生的信、一封家长的信,都很典型。学生的信是学生自己写的,字歪歪扭扭的,这是研究中国教育史非常好的第一手资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市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我谨代表我校全体学生向您反映一些情况。

              1、我校在法定节日和暑假、寒假从未正常放过假,每次都以补课为由,假期则压缩至能少就少,法定节假日最多放一天,甚至寒暑假也只有十几天假期,这无疑对我们施加了太大的负担。

              2、我校早晨到校时间过早,学校规定5:50到校,而晚上放学时间太晚,10:00放学。而且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每天在校时间长达13个小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学生下晚自习时间太晚,导致一些走读学生回家的路上的不安全。

              3、我校实施一月放一次假的制度,每次只有2天,并且每次在放假前后都有一次月考,这对每位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以及思想压力。一个月的紧张学习,在两天中根本得不到放松和休息。

              以上的情况如实反映了我校的情况,……恳求各位领导来我校调查。

                                                    某某学校全体学生

              2007527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信中说教育局统一规定,小学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20,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这些规定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反而因为考试科目过多,每个孩子每天至少要上十四五节课,在校时间长达1213个小时。晚上还有大量课后作业,四门功课做完可想而知要到几点!看到孩子忍受这么大的压力和摧残,家长们虽然心疼,却无计可施。……局长在召开校长会时强调,各学校抓分数一定要抓出血来!

              这两封信都是真的,我留了很多这样的信,凡有价值的我都保留下来了。从这两封来信可以看出,家长、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观念已经改变了,起码一部分已经变了,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

              基于上面几点考虑,在2007年我们充分酝酿,做了大量准备、调研、试点,2008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如何处理素质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实践的关系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说素质教育重在实践,关键是怎么做。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观念和实践都有待于讨论、有待于探索。我不敢说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也不敢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掌握素质教育应有的要义,我认为,在素质教育推进中,观念转变与实践进行是并行不悖的,转变观念依旧是实践的重要前提。比如说,前几天一份比较权威的报纸上,头版头条有一篇文章,介绍某个城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鸡蛋里找骨头”,我发现文章中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颇。比如,文章讲素质教育在不同的学校里群芳竞艳,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有个例子就是某个学校和某天文台创建了“娃娃科学院”,评选 “小院士”、“小研究生”,从1999年至今,这个城市产生了16名 “小院士”,这所小学有5名,并且罗列许多类似的“精英”事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人都去当“院士”?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它的基础性、基本素质,在于关注全体学生。文章在讲“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化发展”时,举例证明说,今年6月,某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某某被剑桥大学录取,获得9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几乎同时,另一名高三学生被耶鲁大学录取,获得每年5.1万美金的奖学金” 。作为个性教育的第一追求是这个吗?这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是不是还有点差距呢?是让个别孩子上最好的大学,还是让多数孩子接受均衡的教育?是为了个别孩子一枝独秀,还是应该为多数孩子的全面发展?

              还有一个例子,一家媒体报道《小学生考95分等于没及格?》。文章说,一学生家长接到孩子老师发来的短信,说孩子上小学考95分等于不及格。这个家长很纳闷,为什么不及格呢?结果老师把家长喊来说了一顿:一年级就考不了100分将来怎么办?还有一次孩子考了98分,结果老师也是把家长叫到学校,告诫说:一年级必须考100分将来才有出息。为此,家长如临大敌,天天督促孩子学习,陪着做作业,有次忘了在作业本上签字,结果又让老师给罚写了一篇课文。 “上小学必须考100分”,导致了孩子特怕考试也害怕学习。一辅导孩子就问:“妈妈,我要是考不了100分,是不是就等于不及格?”稚嫩的心灵何以承受如此之重?这是大城市的一所知名的小学,这是什么观念?

              还有一个报道,《学生一日三读“励志信”》,报道一所高中每天让全体学生集体朗读“神秘信”:“今天,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找到了自己;今天,我要精心塑造自己。”20日下午140某某学校里响起了这样的声音。集体站立,高声诵读。这封信中还有这样的内容,“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来自不同的习惯;我能科学用脑,一天有四个记忆高峰,分别是早上起床后1小时,上午810时,傍晚1820时,睡前一小时,我在这四个最佳记忆时刻记忆知识;考试前我总有愉快乐观的心情……。这类“励志信”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能起什么作用呢?这是不是也反映出一种认识和理念的误区。周恩来总理曾经“大江歌罢掉头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现在的“励志信”却是“什么时间我背诵,什么能够考好”。所以说,素质教育的观念、认识的问题,仍有讨论、转变和深化的必要。

              四、如何处理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预备性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夯实基础。同时考虑其继续升学或就业问题, 考虑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不可避免地也带有了预备性。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预备性形成了一种张力,如何恰当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成败的重大问题。 基础性是按照教育本来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预备性往往要侧重考虑升学、就业等相关问题,为下一步的升学或就业提供准备。二者关系问题如果摆不正,处理不好,在素质教育推进中很容易出现偏颇。

              早在上个世纪初,新式小学、新式中学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始讲基础性和预备性的关系,那时大部分小学毕业就走向社会。到了1909年的时候,基础性和预备性的关系之争就延伸到中学了。19095月,学部给宣统皇帝上了个奏折称:“小学堂之宗旨,在养其人伦之道德,启其普通之知识;不论其长成以后,或习文学、或习实业,皆须以小学立其基,此不能分也。”而中学“毕业之后,其不能升学之学生,于普通智识、道德当足应用;惟学生毕业有志升学者,其所志既有殊异,而所升之学堂亦有文科实科之不同”,故建议中学“于一堂之内分设两科”,分别侧重文科、实科(即理科)课程。这段话说明,当时的小学,百分之百地考虑基础性,而中学就有了文课和理科之分了。基础性和预备性从1909年开始争论不休,现在对基础性和预备性怎么看?我认为,第一阶段,从小学到初中,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基础性教育。为什么?因为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和山东的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能够进入更高学段学习,所以这种情况下,初中和小学应该不具备什么预备性的特征,或者说基本上应该侧重于基础性。今年我省准备开始重点推进中考评价制度改革,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

              初中和小学作为比较完整的基础性教育,但也不能随意地再往下延伸,不能再往幼儿园延伸。对于幼儿教育的性质,100年前就有讨论。清朝末年,有一个幼儿园(蒙养院)的教育法章程,其中讨论的问题一个是保育,一个是教导,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保育和教导谁轻谁重?到底怎么做?有种种争论,也有种种流派和实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幼儿教育就出现一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轻保育重教导”,把幼儿教育真正办成了学前“教育”了,带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二者兼备,为升入小学做准备了。1954年《人民教育》有篇文章:“有的幼儿园作业的次数既多,时间又长(有的一天四次,每次时间长到四十至四十五分钟);而对幼儿所需要的游戏,却很少进行。在某些教养员的思想上,认为幼儿的作业就是上课。因而在进行作业时,除了不用课本外,其他完全与小学低年级的上课相同。有些幼儿园的教材过深,如给中班幼儿认识苍蝇和蚊子的特征时,告诉幼儿“单眼”、“复眼”等名称;语文课里,灌输“社会主义建设”、“日内瓦会议”、“朝鲜谈判”……室内的课桌、课椅一排排向着教养员……

              高中阶段基础性和预备性两者的关系如何?谁轻谁重?哪个为先哪个为后?尤其是职普比稳定之后对高中阶段怎么看?过去高中毕业实际是一分为二,一部分升学,或上中专学校,或进入大学学习;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毕业之后直接就业了。现在初中之后就一分为二,在高中阶段,要就业的就上中职了,而普通高中主要目的是升学。而在若干年之后,高中毕业生只要想上大学的基本上都能上大学。这种情况下,重新探讨一下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通高中基础性和预备性的关系,非常有意义。

              五、如何处理发展学生个性和基础教育规范性的关系?

              个性与规范性,大家讲得比较多。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怎样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留足空间,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1909年,有个教育家谈教育时说:“小学校教育之要,当以学生为本位,为教员者无时不当筹思学生之在学校,如何则心志欢乐,如何则道德优美,如何则学业精进,事事必就小学生之心理以推究。”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怎么样结合孩子的心理研究教育结合的规律。但是当时相当一部分学校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篇文章专门批评这件事情。当时,多数学校对学生纪律要求十分严格,有的学校制订了详密的讲堂规则、自修室规则、食堂规则、寝室规则、盥所规则、茶水规则、休息规则、会晤规则、阅报处规则、图书器械所规则等。1903年《湖南明德学堂规则》甚至要求学生上课时“两手不得置于桌上,且宜正襟危坐,两足不得伸出,并禁时露倦容”,比古代官私学有过之无不及。100年前这样,现在的孩子不大多也这样?但另一方面的声音一直很强烈,要求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1923年,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制订的新学制课程标准就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当时的规定,中学采用分科选科和学科制、学分制,学生可以选课、选科。1924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十届大会议决,“中等学校宜采用弹性升级考试方法以宏造就而励自动教育”。到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还提出来高中要搞选修制。这些原则和要求并不是教育部门突发奇想,而是和教育思想相贯通的。

              保护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同时又能恰当地规范,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这对教师和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午中央教科所袁振国所长讲,过去总是把学者和良师划等号,这句话是对的,现在看,学者未必就是良师,学者也未必能成为良师,但良师一定能成为学者。因为作为好的老师他必须对本学科的知识、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才会成为良师。去年到西班牙去,西班牙教育部中午本来想请一个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同我们见面,这个教育哲学家正好有课不能来,而这个知名的哲学家却是西班牙的一个中学老师。问对方这种现象时,回答说,西班牙有不少这样的学者老师,在国内非常有影响,但让他当大学教授,他不去。他的理念就认为,真正的教育研究就在中小学,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在中小学执教。这是真正的把教育当事业的一个学者,他肯定也是一个良师。所以说,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理念、追求、个性,这样你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有自己的个性,你从业的学校才能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这是相辅相成的。

              六、如何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传统与变革的关系,对教育而言,与其他行业有些不一样。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应该是最尊重历史、传统的一个行业,因为任何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从国外直接移植,必须植根于我们自己原有的传统。因此,处理好传统与变革的关系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有两种倾向值得讨论:一种是盲目复古,一味地让孩子们要回到“过去”。比如很多学校把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都拿出来让孩子背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孩子整天背诵这些,素质怎么提高?总是教育孩子们作人上人,走向社会分层的最高端,如何追求一种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三字经》《弟子规》《神童传》都有这个东西,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值得讨论。还是毛主席老人家说得对,对于传统文化,要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如何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校长老师都应该有清醒地认识,并不是说越复古越好,越回到过去越好。

              还有另一个倾向,越变革越好,把过去甩得越干净越好。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开放的大都市里面开始盛行。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讲某市高中语文“大换血”,以各种理由把《阿Q正传》换下来,还有一些地方把武侠小说搬到中学语文课本里,这种做法恰当不恰当?给孩子到底要灌输什么?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和讨论。这篇文章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比如说,教材编写组的理由是“根据学生的领悟和接受程度,最后放弃了《阿Q正传》等名篇”。文章说“这种说法实在是似是而非。小儿背唐诗,其义也渺渺,是不是都要长大了再学,小时就不用背了呢?看看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吧,共21种,只选2部现当代精品,其余19部全是千百年的经典,光古希腊古罗马就占5部,真是太古老太艰深了!而且还有一条规定更绝:书目几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因为他们深知:不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就无法创新,就不能推动历史!”在传统与变革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认真讨论、慎重对待。

              七、如何处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比较浅显易懂,但如何把握好尺度,不偏离本质也很重要。回顾梳理我们的素质教育,虽然在全省范围内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但在各地区、各学校还是进行了很多成功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这在下一步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必须认真地加以吸取,尤其是要吸收其本质与精髓。

              谈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有些地方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些偏差,老师们不是把工夫花在课程、课堂和课本本身,而是对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花费工夫太大。有篇文章《怎样看待新课改给“好课”带来的变化》谈到:“好课不能在教学方式的创新面前迷失自己。一些教师花费在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教学手段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研究。” “过于热衷形式的创新导致一些教师疏于研究挖掘课程和教学中那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一些课堂出现了华而不实的倾向。”一些被誉为 “好课”的标志是:博采众长、引经据典、融会贯通、大容量、多信息、快节奏,标新立异、自成一家等等。过去我也听过类似的课,语文课上,老师四面八方、古今中外,把能收集到的知识全收集到,比如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那位老师讲得真不错,准备了大量材料。但是他把重点放在哪儿?爬山虎是什么?为什么能爬在墙上?大量的图片演示、学生问答等等,可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位老师却忽略了。语文课就是教给孩子怎么说话、怎么写文章,怎么欣赏文章的美,而不是其他的。把语文课讲成科普课,就有些偏离。现在很多课都讲成这样,语文课成了老师展示“才华”的课,特别一些示范课,成了老师的才艺大比拼。一位老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别出心裁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每人回家给父亲或母亲照一张背影照片。课上,大家拿出照片,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写一篇作文。这是培养孩子的摄影爱好还是培养孩子写作情怀呢?还有《荷塘月色》,简直成了关于荷花和月色的图片、音乐的欣赏课了,还有分析荷塘、青蛙的,月下荷塘奇妙的意境却被忽略了,被那些展示给冲得七零八落。这些热热闹闹的过于注重形式的东西是否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

              八、如何处理中国特色和国外经验的关系

              基础教育的中国特色和国外经验,这对关系说起来往往有两个观点,并且经常针锋相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好,学校管理规范,中国学生聪明,学习刻苦,基础知识扎实,正如有人评价的,中国学生有“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外国学生有“三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有问题,创新不足、创新能力弱。对个问题到底怎么看?我想可借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对中国教育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引喻失义”。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关系,实际上有很大互补性,应该互相借鉴,充分开展交流,但借鉴时仍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教育和技术不一样,技术可以引进,可以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茶杯、一个录音机到哪个国家都可以是通用的标准,但教育不行,教育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有自己的培养标准。过分地讲什么国际化、通用化人才,这是不可取的。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能迷失了自我,这是教育的民族性,是万万不可放弃的。所以在和国外交流的时候,我们很有体会。比如我们和美国康州的交往,双方彼此都感觉收获很大。到美国,美国称赞我们的基础教育确实做的扎实,我们也确实感觉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的发挥确实比我们强。在这里,就是一个相互学习,而且是以我为主、吸收他人的做法。当时我和康州教育厅长交谈时就说,咱们合作的基点在哪儿?就在于两国教育制度的不同,教育特色的不同,正因为有差异,才有合作的余地,才有合作的价值。如果都一样,就谈不上要合作了。教育和文化是一样的,是有差异性的,不能简单的以优劣而论。

              九、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关系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前段时间有个同志去学汽车驾照,跟我说是怎么学的。我一听跟中国的教育很有些相似之处。方向盘打到什么刻度,拐弯拐到什么地方,学这个花了很多工夫,规范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去学,结果拿到驾照未必能上路。美国考驾照直接拉到马路上,开过去就给驾照,开不过去就不给驾照,直接上路考。这就是观念的不同。回过头来说高考,只要有高考,必然有压力,只要有竞争,必然有压力。有人说高考是素质教育的瓶颈,是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大家要明确:              第一,高考能不能取消?很明确,不可能取消。高考是保障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石。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了高考,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最近报纸上有关恢复高考30周年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实际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30年的崛起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其他国家,大学的入学也都有种种的测试、考核、评估的办法,有的国家有统一的高考,有的国家有联考,还有的是申请入学,但是总要通过一定的考核途径入学。

              第二,既然高考不能取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高考的确是学生压力过重、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对高考的稳步改革调解过重的压力,而不可能通过取消高考来解除这种压力。这些年来,教育理论界有过种种探讨,提出过种种思路。

              有人提出,减少考试科目。过去是7门,后来减少到5门,再后来是3+X,但是,考试科目的减少并不能减轻压力和负担。这如同练百米赛跑的人和练七项全能的人,是不是前者比后者更轻松一点呢?不可能吧,只要想拿冠军,练百米跑的和练全能的压力、付出的劳动基本是等量的。这个例子很典型,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解决问题。

              还有人提出,降低高考试题难度。这个有一定道理,应该适当降低,但是这个降低又和必要的区分度联系在一起,和整个高中课程改革联系在一起,一味地降低仍然不能减轻学生的压力,而且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有人举例说,2001年北京降低了高考难度了,结果清华录取线从600分一下升到620分,家长不干了,因为北京是先报志愿后出分数。大概在去年吧,一个地方的分数线一变再变,高考计划试题区分度没做好,出现了问题。

              还有人提出,增加考试次数,这个提得比较多。可行不可行呢?安徽等几个地方是这么做的。春夏两次考试,现在看也偃旗息鼓了,这个也不解决问题。

              还有人提出,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在高考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倒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方向,但有个前提是保证会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学业水平考试,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也很大,需要认真讨论,到底怎么做?如果搞来搞去又搞成小高考了,也是个问题。

              还有人提出,高考计划分指标,有几个市在积极呼吁,也有专家慷慨陈词。但是分指标的依据在哪儿呢?指标分到各市,各县就没有竞争了吗?所以分指标也不是解决压力的好办法。更何况目前的招生计划安排是经过认真研究的,是有法理依据的:凡是省外高校的招生计划,面向全省统一划录取线;省属高校也是面向全省考生统一划录取线(填志愿线和录取线不是一个概念);有市属高校的统一划一个分数段,因为本市财政拿钱办了大学了,本市的纳税人就要受益。

              再一个说法,以学校为单位,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方向是对的。我曾谈过这个观点,将来的高考是多考多取,就是多种考核评价的渠道,多种途径和录取主体,既可以参加高考又可以参加自主考试,方式很多,这是必然的,而且将来必然要走到这条路上去,但是现在只能是稳步推进,就是扩大招生自主权,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推开,目前只能在部分学校小范围推行。每个学校都自己命题,自己招生是不现实的,中国这么大的人口量,铁路也压跨了。自主招生的改革,有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使将来,统一的高考仍然存在,大部分孩子还要参加高考。

              第三,高考怎么样通过它的改革调解高中的压力和包袱。主要考虑有四个方面:1、这次素质教育各项行动全省齐步走。因为山东省是一个高考录取的单元,可以让全省的孩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一起进行衡量,这样“齐步走”,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保证素质教育扎实地推进。2、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用。这个问题,2007年初步做了测试,2008年要实质性地引入高考录取的环节,让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在高考录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即在一定分数段范围内,高校可以考虑录取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的。3、严禁各地、各学校进行高考录取的排名竞争,要通过制度措施加以保障,严格保密各种考试信息,除招生考试机构之外,任何市县和学校不能统计、不能发布。4、高中学校从报名到录取,这些高考环节要逐步和高中的办学相脱钩,高中教育是高中教育,高考是高考,这两个分开,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也许可以减轻一下高中的升学压力。

              素质教育是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涉及到的“关系”还有很多,真正理清应该是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今天,我只是出了几个题目,抛砖引玉,希望全省教育工作者一起来讨论、来思考。只有把这些“关系”理清楚,我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负重前行,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努力!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强化落实

——张志勇同志在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116 

同志们:

              这次全省推进素质教育要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这是全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保障。按照省厅对这会议的统筹安排,下面我就今年及今后若干年我省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谈三个问题: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三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省教育厅党组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阶段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确立了素质教育要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那么,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把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概括为“三个全面”、“三个还给”。

              什么叫“三个全面”?一是“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里,我们把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它的基点就是要把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学校。要把“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作为各级政府教育工作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是“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贯彻课程方案是作为学校这个办学主体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对于每所学校,国家课程方案是具有法定意义的,必须全面贯彻。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有一个基本主张:素质教育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方案里。国家课程方案是素质教育的课程方案,是一个保障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方案。因此,把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好了,素质教育就有了基本保障。

              三是“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哪里?什么叫“教育公平”?我认为,教育公平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且教育质量的公平是最重要的教育公平。但是,目前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却放弃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既违背党的教育方针,更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什么叫合格的学生?就是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我们必须把教育发展、教育质量、学校办学的着力点放在面向每一个学生上,并要特别关注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教育者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我们提出“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优秀学生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突出强调要把教师教育的重心转到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与发展的后进学生上来。

              总之,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全面贯彻课程方案,教师要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这就是“三个全面”。

              如果说,“三个全面”集中体现了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的话,那么,“三个还给”则具体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发展的期望目标。

              一是“把时间还给孩子”。现在,有不少学校学生从早晨530起床,不仅有早读、午读、晚读,甚至连吃饭的时候还要安排自习。大家算算看,上午上课之前有一节早读,45分钟,上午有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还有4节自习,学生还有什么自主学习的时间?我到有些学校里去,校长说,我们学校没有课外作业。问题是时间全部都让你给占满了,哪还有课外时间?学校当然不可能再布置课外作业了,因为学生完成学校安排的功课他就要上床睡觉了。再加上,很多学校学生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孩子们还有一点个性发展的空间吗?有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吗?因此,我们主张要把时间还给孩子,给孩子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是“把健康还给孩子”。这是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了全社会劳动时间最长的群体,严重危害了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相当数量的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有的普通高中甚至采取半军事化、军事化管理,早上5点多就开始上自习,晚上10点多才睡觉,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高耗低效;体育活动普遍偏少,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全国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而我们山东省初中、高中分别是78.62%90.35%,比全国高了15个百分点左右。长此以往,谁来驾机翱翔蓝天,谁来保家卫国?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为了每个家庭,为了民族,为了国家。

              三是“把能力还给孩子”。我国基础教育确实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这就是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不够。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确实不高。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未来三五年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于“三个全面”、“三个还给”,希望经过三五年的努力,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把未来三五年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以下七个方面:

              (一)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省教育厅把2008年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关键一年,规范全省中小学办学行为是2008年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可以说,2008年是山东省办学基本规范的落实年。规范什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基本规范》共计40条,说到底,关键有五个核心问题。

              第一要规范课程,全面开齐课程。第二要规范课时,开足开好课时。国家规定开多少课时你就开多少,超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应考的科目大大增加了课时,不考的科目要么不开,要么大大减少课时,这本身就破坏了国家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削弱了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国家规定的课时是一定的,你在语文方面多开了,你的音乐体育等课程可能就要少开,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所以,省教育厅之所以规定,不能够随意增删课时,增加也不行,减少也不行,道理就在这里。第三要规范学生的作业量。我们希望按照国家的要求,把书面作业量控制下来。第四要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初中、高中什么时候进校,什么时候开始上课,什么时候要休息,一天中小学生要保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在校时间,等等,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第五个要规范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总之,全面规范山东省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至少要全面规范这五个问题。这是全省规范办学行为的重点。省教育厅希望通过2008年的努力,使全省办学行为规范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落实。

              (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未来几年全省如何深化课程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这里我想强调以下五点:

              一是深化文化课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降低,我们也不希望教育质量降低。当然,这里的教育质量是全面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水平。必须以提高文化学科的教学效率为前提,把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在这里,我们希望各个市、各个县(市区)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学,学生会的教师可能还在教,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会的教师也不知道。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学生们有些时候为什么开小差,不就是教师讲的不是他的兴奋点,他不愿意听么?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学习不认真。所以,全省教研系统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指导教学改革的工作。

              二是要把开齐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作为2008年的重要任务,全面推动音乐、体育、美术课程的开设。刚才,齐厅长谈到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特色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国外的音乐、美术、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专业课程,老师都是专业的,数理化可以一个人教,但是音乐、体育、美术绝对是一个人不能教多个学科的。这跟我们有极大的不同。我们说,中国学生的创造性差,为什么差?国外高中里面有戏剧节、艺术节,开戏剧课,为什么?因为这些课程是激发人的创造想象的重要课程。可是,在我国,中小学这些课程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课程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激发学生的灵感,我们要把开齐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任务抓起来。

              三要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要把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真正作为课程来对待。我希望教育局局长、校长们要真正认真地再学习一下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这些课程绝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在国家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占了至少20%的课时。1999年以来,教育界一直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没有实践类课程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的创造性是在实践中培养的,是在实践中激发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仅仅依靠文化课教学,是不可能全面承担起培养创新型才任务的。现在,大家都在学习17大精神。17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四个目标:一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二是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三是提高全民的受教育程度,四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大家看一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水平。在这里,我们要强调指出的是:党的17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强国?毫无疑问,是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要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所以,我们说培养创新人才没有这些实践类的课程,我国教育是很难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历史使命的。

              四是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面规范地方课程。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将把五个板块统一纳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哪五个板块?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这是我省2008年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五是从2008年开始,要解决好高中文理分科问题。《规范》要求,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尊重、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不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规范分科,是从现在的高一还是从2008年秋季新高一开始,省教育厅正在做深入研究,至少要从2008年新高一开始。

              (三)改革评价考试招生制度

              建构一个什么样的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始终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厅将在改革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方面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概括起来,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2008年春季开学开始,实施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教育教学评价有两种类型,一是诊断性评价,一是终结性评价。像学业水平考试,一个阶段的语文考试,比如小学六年下来,语文学科学得怎么样要有个评价,这叫终结性评价。平常的单元测试,学期中的测试叫诊断性评价,它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分析老师在教学中有哪些薄弱环节,等等。日常考试就承担着这样的评价功能。现在的中小学呢?周考、月考、段考、期中考,五花八门,九个学科如果都这么考的话,孩子们岂不是每天都处在考试之中吗?因此,我们说现在中小学考试多,可不是一般的多。我们希望中小学生的日常考试评价要还其本来面目,不要再给学生打分数。在日常考试中,学生一张试卷做下来,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你就指出来。一篇作文60分,老师给他40分为什么?你不要笼统地给他40分。你就说,他存在什么问题?偏离中心了,论据不充分,逻辑混乱,……如此评价,学生就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知道怎么改了。如果你像平常的评价方法那样,给他40分有什么用呢?这样,我们把孩子的兴趣点都引到得了多少分上了,而没有真正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他哪里错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推行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不要再给孩子打分数。

              二是2008年要着力制止违规通考、考试排名等违规办学行为。现在,不少学校都在违规搞通考、给孩子排名、给教师排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思想,必须把制止违规统考、给学生排名、给教师排名,作为全省教育战线2008年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2008年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2007级初一学生开始,每个市地都要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以便为2010年启动新高中招生制度做准备。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20084月底以前,各个市都要及时把具体贯彻省政府《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生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方案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时间。今年、明年,要逐步扩大把高中招生指标按照初中人数和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情况分到初中学校的招生改革。目前,一些市也在做这项工作,但是有一个问题,虽然把高中招生名额分给初中学校了,但同时又划一道分数线,达不到这个线的又把指标再收回来,这样分指标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因为初中之间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差别,分数线不能差距太大。其实,招远市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一所高中招收的学生,比如招远一中,学校之间入校成绩差距最大的达到80分、90分,但是高中三年下来差距就不大了。为什么?造成初中学生入学成绩差异的原因各式各样,但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一旦学生们来到同一学校,在同样的条件下接受教育,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就会逐渐缩小。

              四是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刚才,齐厅长按照黄省长的讲话,给大家做了一些说明。我们今年要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要让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对高校招生产生作用。这个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单纯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学生的办法,承认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价值和作用。还有高考报名社会化问题,今年要深化这项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大家,教育厅、考试院今年要严肃纪律,严禁把每个地市的高考录取数据向任何地市提供,只有考生本人知道。如果各市、各县再搞考试排名,就完全是造假。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各校炒作升学率的问题,让所有市和县、高中学校再说考了多少学生,考了什么什么样的学校,都是没有依据的。因而,作为纪律要严禁把2008年高考录取信息向外公布,要作为学生的隐私保护起来,做到只有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考试分数和录取去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必须承认,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在我看来,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总体上要做到“一堵”“一疏”。“堵”什么?就是要在全省堵住加班加点的办学行为。“疏”什么?就是要靠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校长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改革创新,等等,来提高教育质量。这里,提醒大家要高度关注的几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补充。现在,全省从总体上讲,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民办教师转正的占到50%多,这一批人对于我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贡献很大,但是他们已经进入了集中退出的时候,五年左右恐怕大部分都要退出。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很可能在一些农村出现教师荒。我们要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的补充。有些县十年都不进人了,你说教育怎么办?所以我们要把每年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作为考核各市教育的重要指标。二是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希望各市积极争取,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50万也好,100万也好,先做起来,争取每年都能有所增加。三是继续完善“齐鲁名师建设工程”,这里今天不展开谈。四是今年要启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我们希望把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努力提高全省校长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五是加强教师培养工作。2007年,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把中师向高校整合,这项工作还有点尾巴,教育厅正在最后敲定文件,最后划一个句号,然后在2008年启动“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五年山东省要分批建设20个左右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此,无论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今后只要想承担教师培养培训任务,就必须整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力量,在高校内部建立教师教育学院,以便重新建立教师教育体系。六是要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有偿家教,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为此,要把全省的“齐鲁名师人选”、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高级教师,等等管住。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去做家教,这些人才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这些教师的荣誉称号、专业称号都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给的,如果他们违规从事有偿家教,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称号拿回来呢!我们完全有权力、有能力管住这些老师。特别是下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之后,把节假日和周末还给孩子之后,更要管住这些教师,坚决禁止这些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五)全面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

              按照省长的要求,我们会尽快颁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并尽快以省政府名义颁发这个标准,然后各市要根据这个最低标准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争取用三五年的时间实现全面建设合格学校的目标。

              (六)建立素质教育运行监督机制

              一是从2008年起,启动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省市县三级要全面启动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推动学校、保障学校、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小学、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由市县来组织,省教育厅将进行抽查,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由省教育厅直接组织,省教育厅每年将抽查1/3高中学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公布的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全省每年发布一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报告,要在全省公布课程实施合格学校和不合格学校。

              二是从2008年起,实施全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制度。基础教育监测不是为了给学校、各地教育排队,而是要在全省抽样的基础上,对我省或各市、县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科学诊断全省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改进全省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对这个问题,有的市至今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没有必要。但我要强调的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全面加强的问题。按照国家教育部高考改革的设想,要全面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便为今后的高考改革奠定基础。有些省本来前几年已经取消了高中会考制度,但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尽快恢复这一制度。因为国家要建立基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改革方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切实加强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风考纪工作。同时,我希望把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作为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刚才我们讲,不让高考排名,但是我们要引导高中学校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评价指标,那就是高中学业水平合格率。也就是说,在严格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风考纪的基础上,要把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作为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要把整个教育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培养合格学生上来。什么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总不能让一部分人民满意,一部分人民不满意吧!

              四是2008年起,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素质教育随访责任区制度。要全面推广潍坊市建立素质教育随访责任区的制度,就是每个县(市区)都要把所属学校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委派专兼职督学负责某一责任区或若干所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工作。

              五是自2008年起实施对市级政府素质教育工作专项督导。关于有关实施方案大家已经拿到了,省政府办公厅已经转发了省教育厅等四个部门的文件。在这里,我就不进行专门阐述了。

              六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监督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设立公开电话、电子信箱,接受社会各界对违规办学的举报。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特别要加强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新闻界的朋友今天来的不少,对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给予了很大的舆论支持。省教育厅、各市教育局要善于利用舆论阵地。今天上午,宣传部有关领导跟我说,可以共同搞一个素质教育宣传方案,发布到全省各新闻媒体,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省教育厅新闻中心要抓紧起草。要推广典型,引领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次会议我们经过严格筛选,决定推广57项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推广这些经验。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这个引导不是虚的,我们要加强与宣传、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在这里,我们拟与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目的就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要共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通过家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在这方面,潍坊市做的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借鉴潍坊的经验,搞好与家长的沟通,这非常重要。另外,为了形成合力,还要推动社会教育资源向学校开放。我们都说要努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仅仅依靠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争取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有计划地逐步免费向学校开放。这是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三、全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一)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体制

              我们希望在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什么叫“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贯彻执行《规范》的全面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办学采取抽查督导的办法。也就是说,各市县要切实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的责任。同时,要高度重视对高中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管。在这里,我要强调指出的是,教育厅将把高中作为办学行为监管的重点。

              (二)以高中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这是省教育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决策。有人讲,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搞搞就行了。但省教育厅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如果不从高中开始,素质教育是难以真正突破的。为什么?办学行为如果高中规范不起来,小学、初中就很难得到真正有效的规范。齐厅长讲,为了孩子,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要推进素质教育。同志们,高中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任何一个国家都特别重视高中教育,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我国这样办高中教育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高中教育看作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核心阶段。很多国家人才战略实施的重点并不在高等教育,而是在高中教育。许多国家,像美国也好,德国也好,韩国也好,都有精英高中教育体制,他们的高中教育是有特色的,不一样的,多元的。可我们是不同素质、禀赋的所有学生,都采取一个办法、一个模式培养。这种教育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这一段时间,我采取不打招呼,不用陪同,不接受地方接待的办法跑了一些高中学校。到了哪里,我也不听汇报,直接就到高中教室里去,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我都看,看你高中教学的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样子。当然,我也到了一些备课组。同志们!这样看下来,高中教育确实不能再这样办下去了。现在,许多学校是万人高中,七八千人的高中,可不管你什么时候去,操场上都没有上体育课的,你说学校开齐了体育课,那学生们都到哪里去上体育课啦!八九十个班,体育课怎么排?同时,我们有些学校怎么对付基本能力考试呢?可以说,基本能力考试已经完全搞成知识训练了。而且,我竟然在一所学校看到,学校用黑板写着:“我不是贵族,但我可以做贵族的祖先!”一些学校一周一节班会,每次都要宣誓,让学生呼喊“我要考什么大学”之类的口号。我们怎么去认识这种教育?一些学校的教室里写着“零抬头无声音”的标语。写这个口号的用意,就是要告诉每位学校,任何人来了都不能抬头,都不能出声音。再者,我看到,一所学校的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口号,什么“怕吃苦莫进此门”,等等。想想吧,我们的高中学校这到底是在进行一种什么样的教化?高考有倒计时,期末考试也有倒计时,金榜题名,……还有的学校,从高二甚至高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墙壁填写自己希望考什么大学!一些学校,要求考生对每次考试都要做考试分析,你看看这些学生们都写了些什么?什么我这次考XX名次,下次我必须超过某某,我一定要考到第几名,等等。走进学校,闯入你眼帘的到处是优秀试卷展评、段考、月考,成绩排名榜,等等。我还看到一个正在进行期末考试的教室里边有一个考生没有课桌,正在腿上答卷子。我说你干什么呢?他说我愿意这样。其实,后来我了解到那是老师在惩罚他。同志们,他期末考试,你让他在腿上答卷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说了,这些事太多了。省里不抓高中,不抓高中办学行为的规范,素质教育的推进就不可能真正起步,所以我们下决心要抓好高中素质教育,抓高中办学行为的规范。怎么抓?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一是2008年春季开学之后对全部高中校长进行贯彻落实《规范》、推进素质教育培训,全部高中校长,一个都不能请假。要请所有高中校长庄严承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遵守教育基本规范。如果做不到,你就别当校长。 

              二是从2008起全面规范高中招生行为。一方面,以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范围为依据,另一方面,以学籍管理系统为依据,全面制止高中恶性生员竞争。为此,20084月底之前,要把所有初中学生的学籍信息纳入学籍管理系统。

              三是从2008年新高一开始,统一全省高中课程计划。省教研室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要马上动员起来研究新的高中课程实施计划,从高一开始全省统一执行。

              四是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电子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包括哪些内容?至少要包括高中学生每个学期的选课、学分记录、标志性成果,等等,每个学期都要填报。建立和完善这个管理系统干什么?一方面,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学校办学行为的依据。省教育厅有关同志下去时就把发展报告带着,对号入座,考察学生到底做得如何?另一方面,要作为高校招生的依据。

              (三)要强化随机督导

              省教育厅将会不定期地组织落实办学规范的督查组,到各市、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组的工作采取“三不政策”:不打招呼,不用当地同志陪同,不接受地方接待。被督导的学校,凡看到省教育厅统一的督导标志,必须履行接受督导的义务,否则视同该校存在违规办学行为。校长要告诉门卫,不能出现任何讨价还价现象。督导组可以要求学校对已经查明的违规事实予以现场签字确认。为此,请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把所属市直、各县区高中的办学地点、高中校长和第一副校长的名字、手机、办公电话等,于25号之前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08年落实《规范》的重点有两条:首先要落实作息时间,制止周末、节假日上课问题。这里有两点要明确告诉大家:其一、坚决让全省中小学生过好2008寒假。各市在25号之前要把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报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小学、初中、高一、高二,至少要放三周假,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让学生上课、补课;特别是高一、高二学生,正月十五之前一律不准上课。高三一般要放假三周,至少要让学生休满两周,正月初十之前不能上课。这些时间安排请各位局长、各位校长务必记住,这是全省统一行动。在这里,我想进一步强调指出的是,各市高中放假时间必须统一起来,不能各县(市区)各自为政。其次,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学之日起,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高中学校的作息时间全面执行《规范》的要求。

              (四)要强化对违规办学行为的处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范的各种行为要采取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撤销先进称号,包括规范化学校、教育工作示范县称号,用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来制止违规办学的行为。对因违反规范造成严重影响的或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学校责任人或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行政或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建议给予相关处分。

              (五)要强化分工合作,形成内部工作合力

              2007年,省教育厅成立了由齐厅长担任组长、有关同志担任副组长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人事、督导、基教、师范、体卫艺、纪检、监察、教研、科研等处室负责人。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各级教研部门从2008年起,要停止违规组织各学段的通考、给中小学考试成绩排名等错误做法。这要作为全省教研系统的一个纪律。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确凿的事实,有的地市给高中下达升学指标。

 

54

资料请查网上邻居:jks-chang或jks-gu

编辑:赵奎
上一篇:专刊08
下一篇:专刊02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 版权所有

公安网备37098202000009
联系地址: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
鲁ICP备17019987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